
學術暨文化交流任務
「Fulbright基金會使用二戰留下來的軍武財產來促進文化交流,希望透過文化交流,讓世界各地的人們因為更了解彼此而減少衝突,不再有戰爭。」,2018年8月24日,時任Fulbright Taiwan 學術交流基金會執行長William Vocke對著來參加獎學金被提名者工作坊的我們說。至那時起,我就像被賦予了重大的使命般時刻提醒自己:「我來到美國,不只是來追求學術上的成就,同時也肩負著文化交流的重責大任!」
「Fulbright基金會使用二戰留下來的軍武財產來促進文化交流,希望透過文化交流,讓世界各地的人們因為更了解彼此而減少衝突,不再有戰爭。」,2018年8月24日,時任Fulbright Taiwan 學術交流基金會執行長William Vocke對著來參加獎學金被提名者工作坊的我們說。至那時起,我就像被賦予了重大的使命般時刻提醒自己:「我來到美國,不只是來追求學術上的成就,同時也肩負著文化交流的重責大任!」
I am grateful for the funding and support that the Fulbright Program offers me. Also, writing this reflective essay provides me a great opportunity to
在一個溫暖的洛杉磯夜晚,我跟著UCLA的國際學生事務處和其他的國際學生同學們一起坐接駁車到LA道奇隊的棒球場看棒球。我以前不曾看過現場的棒球比賽,但是看過許多有關棒球的電影,尤其去年在台灣看過熱門的KANO電影,雖然不是看台灣的隊伍比賽,仍然還是對於我的第一次棒球觀賽體驗感到非常期待。
It was a sunny afternoon when I visited the Getty Museum in Los Angeles. I took a bus to the foot of the
窗外飄著細雪,客廳的地毯上放著還沒打包完的行李箱,書桌上散落著期末報告的相關書籍,我又打開電腦默默地敲打著要交給傅爾布萊特的心得報告。這麼忙碌的生活,就是來到美國後的日常生活寫照。總是在準備著下一份報告,總是在規劃著另一個申請計劃,彷彿無止盡的學習,努力,這就是我來到俄亥俄州立大學攻讀博士的實際情況。
As a Fulbright Taiwan grantee, I always feel honored to introduce my country and discuss culturaldifferences whenever I meet people. When I
一、引言 於第一學期的交流過程中,本人在暑假參與了傅爾布萊特相關單位舉辦的「暑期先修研習營」(Orientation)以及在寒假「青年充實課程」(Youth Enrichment Seminar)。另外,在學校裡面除了正規課程外,主要參加臺灣同學會的活動,包括中秋節烤肉、感恩節火鍋等等以假日為主軸的盛宴。下文將以文化體悟、學業成長、人脈經營等各方面為經,上述各活動為緯,闡述這學期之心得感想。
The heat of the day had receded as we walked into the shrine after ‘isha, the final evening prayers. The marble ground felt cool
When I first arrived here in the United States to pursue graduate studies, I not only noticed the language difference, but also the
This article aims to share my (academic) experiences at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 during the autumn quarter 2014. For 1st year PhD 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