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dministrator (IEA)
Wendy Baker

Building Connections in Taiwan

After waiting almost two years to travel to Taiwan to represen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as a Fulbright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dministrators (IEA) grant recipient,

Read More »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dministrator (IEA)
Charity Alinda

Taiwan IEA Experience – A trip to remember!

I’m very grateful for the opportunity to have researched Taiwan’s approach to high school 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 My goal was to understand better how Taiwanese high school CS educators teach using culturally responsive pedagogy and create a culture of belonging and identity through their teaching, curriculum,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is project helped me view CS education from a more global perspective and profoundly impacted my growth.

Read More »
Master Student (MA)
Preetam Prakash 彭一鳴

Doing Qing History in Taiwan

I’m very grateful for the opportunity to have researched Taiwan’s approach to high school 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 My goal was to understand better how Taiwanese high school CS educators teach using culturally responsive pedagogy and create a culture of belonging and identity through their teaching, curriculum,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is project helped me view CS education from a more global perspective and profoundly impacted my growth.

Read More »
傅爾布萊特-台塑企業獎助學金(專業人員)
Chung-hui Hsuan 宣崇慧

「介入反應模式」在學前融合教育現場之實踐

本研究以「介入反應模式(Response to Intervention, RTI)」及多層次課程調整(Multi-Tiered Support System, MTSS)為基礎,探究RTI在MTSS融合現場之實務歷程。研究目的有二,分別為: 研究目的一、融合教育現場如何規劃MTSS之實踐 研究目的二、RTI之實作在MTSS現場之進行歷程 研究方法        研究者以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學系(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之兒童發展實驗室(Child Developmental Laboratories, CDLs)為研究場域,依照上述研究目的進行為期4個月(2022年2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之實地探究工作(6月1日至7月31日為資料彙整與研究報告撰寫)。CDLs依年齡分班,每個班級每年平均約有30名幼兒,每班編制為1位主教老師(head teacher)以及兩位助理教師(assistant teachers)。研究方式包括:訪談教師或行政人員(1次)、觀察教師進行RTI之實務工作(2次)以及教師教學教材設計與檔案資料(1次)。透過質性研究分析,將搜集的資料打成逐字稿,並進行反覆資料閱讀與編碼,分析質性資料中透露的重要元素,回應本研究之目的。

Read More »
資深學者赴美研究獎助金
Ting-Hsuan Chen 陳庭萱

走向國際移動的路上:從美國加州的訪問中學到的五件事

    2022 年,我很榮幸成為傅爾布萊特計畫 (Fulbright Program) 的一員,前往 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UCI) 和加州大學柏克萊 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CB) 進行訪問,與當地學者的相互瞭解 及彼此合作交流。讓我在追求成為具備國際移動力的學者路上,邁進了一大步。  各國處於不同疫情階段     

Read More »
傅爾布萊特—臺灣文化部藝文專業人才獎助計畫
Yu-Hsien Chen 陳禹先

啊!這就是紐約!媒體藝術發源地的文化與保存策略踏查

前言 在今年二月底,我帶著自己的研究題目「分析時基媒體藝術保存維護在紐約市的專業合作網絡」(Collaborative Network Analysis of Time-based Media Conservation Professions in the NYC),啟程前往紐約市曼哈頓。在這項訪問計畫裡,我將進駐兩所體制架構截然不同但在西方數位文化資產保存領域的理論與實踐均有獨特且卓越貢獻的藝術機構,分別是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Modern Art,MoMA)以及新博物館(New Museum)轄下的分支組織根莖網(Rhizome)。這趟訪問旅行,我不僅僅是科技藝術典藏基礎計畫的主持人及獨立研究者,透過踏查這兩個機構的保存工作來拓展自身專業,同時肩負傅爾布萊特訪問學者的文化交流使命。 我一直相信環境帶給一個人的啟發無法被純粹的文字或影像取代。在抵達MoMA的第一週,與同事們的交流互動,讓我深刻地體會到美國與台灣兩地的差異。我開始重視生活與工作之間的平衡,這也成為在專業學習、文化交流以外的第三個目標。我一再告訴自己:我要成為一位紐約客(New Yorker)! 位於第五大道與42街的Bryant Park公園,7-9月暑假期間經常舉辦免費的表演與電影放映活動 「This is New York!」:移民、遊民、異鄉人 「這裡是紐約呀!」這句幾乎是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尋常的人事物,人們面面相覷後,總會有某人率先喊出的一句話。例如:對不守規矩的車輛猛拍車門的情侶、疑似因為嗑藥過度而在車道中間搖晃躺下的女子、早晨突然闖進洗衣店劫走小費且持續抱怨的中年男子、在咖啡廳遇到隨身攜帶扳手工具以備不時之需的大叔等等。更不用說在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紐約地鐵系統中,總是會遇到各種樣態的遊民們。我終於能夠想像,為什麼蝙蝠俠所在的高譚市是以紐約為原型,為什麼電玩遊戲《俠盜獵車手》的街頭總是會聽到路人的喃喃自語,因為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的場景。

Read More »
傅爾布萊特-台塑企業獎助學金(資深學者)
Pei-Jane Tsai 蔡佩珍

疫情下的美國行,足致豐裕

訪問機構及該機構特色: 本研究訪問單位為位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溫斯頓-塞勒姆(Winston-Salem)的威克森林大學醫學院(Wake Forest School of Medicine)癌症生物學研究所林慧觀教授(Prof. Hui-Kuan Lin)研究室,進行一年期的短期研究。威克森林大學是一所研究型綜合性大學,其醫學院癌症生物學研究所與醫院位在同一個校區。林教授的研究利用基因剃除小鼠技術及分子調控訊息傳遞技術,在癌症生物學和藥物開發等領域有領先全球的發現;尤其別是在前列腺癌的能量代謝體與免疫探討,他發表了許多頗具影響力的研究論文,其中他提出的老化調節機制於癌細胞代謝與免疫調控的新觀念,開啟了癌症的新治療策略。 研究期間: 受COVID-19疫情影響,原訂2020年的研究訪問計畫延後至2021年才執行。又因赴美簽證拖延近3個月,研究執行期間因故縮短為11個月(2021年9月2日至2022年7月31日)。   研究題目:The inflamm-aging process during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困難梭狀桿菌感染之炎症老化過程   研究摘要: 老化相關的疾病機制主要集中在發炎機制上,在老化過程中,會出現稱為炎症老化的慢性、無菌性、低度發炎的情形,此現象促使老年人相關疾病的發生。     林教授發現醣類代謝產物── 乳酸,也是高齡體內含量最高的老化代謝物,會限制細胞發炎激素的產生,因此他的研究串連了能量代謝和先天免疫,開啟了以調控代謝路徑對抗微生物感染的新治療策略。困難梭狀桿菌的感染導致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的症狀造成醫療健康負擔,舉世皆然,尤其在老年人群中發病率最高。然而,目前治療困難梭狀桿菌的感染,首要之務是停止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再輔以適當的metronidazole 和

Read More »
傅爾布萊特—臺灣文化部藝文專業人才獎助計畫
Liang Pin Tsao 曹良賓

文化衝突下的國家美術館:美國國家藝廊的因應之道

我申請進駐的單位,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國家藝廊(National Gallery of Art,以下簡稱NGA)。機構成立於1937年,緣起為當時美國銀行家、曾任財政部長的安德魯・梅隆(Andrew W. Mellon)於1920年代末的提議。他當時計畫出資興建一座建築,來存放他畢生的藝術收藏,並表示願意將建築與藏品,全數捐贈給美國政府。這項計畫在1937年,梅隆過世之後,正式於美國國會通過。 經歷了四年的興築,國家藝廊的西翼於1941年完工。時任美國總統的小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參加了藝廊的開幕式,並在致詞中談到他對藝術的看法:「這個國家的人民知道⋯⋯藝術不是過去的寶藏,也不是從另一個國家輸入的進口貨,而是每一位活著的和創造著的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他們全都參與其中的製造與建設。」(The people of this country know… that art is not a treasure in the past or an

Read More »

Video Journal

Colby Hyde: Gone Shrimpin’

In the second year of his 2016-2018 Fulbright grant, Colby Hyde wrote a Master’s thesis for a degree in agricultural economics. More specifically, his thesis

Watch Video »

Brown in Taiwan: Episode 1

Like most educators who come from inner-city upbringings, Ms. Murdock is deeply passionate about creating safe spaces for developing critical thinking and learner identity, as

Watch Video »

A Day in the Field with Kristina Chyn

Follow conservation biologist, Kristina Chyn, through Taiwan’s jungles as she conducts fieldwork for Fulbright fellowship research project. Explore different wildlife sampling methods in the day

Watch Vide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