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erience in the U.S.
旅美經驗分享
從研究到生活:一位台灣Fulbright學者在美國匹茲堡的觀察與體驗
我此次訪問的單位為美國賓州的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研究主題聚焦於 AI-Enabled Medical Best Practice Guidance Systems for Rural Healthcare: Bridging the Gap in Specialized Medical Assessment。
族群多樣性:運動場域的社會體現
從學生時代閱讀來自北美視角的「運動社會學」教科書開始,「美國夢」 (American Dream) 強調透過自身的勤奮努力,進而跨越階級向上流動達到成功,這樣的信念一直深深烙印在自己的心中,也透過一部又一部的運動勵志電影來開啟自己對於北美運動產業與社會發展的雛形,
研究與家庭同行的傅爾布萊特之旅
首先要感謝傅爾布萊特資深學者研究獎助及國科會國外短期研究補助的支持,讓我有機會在2024年8月至2025年7月間,於美國匹茲堡大學進行為期一年的學術研究交流。此次的研究主題聚焦在間歇性微型機器學習
Self-Determination Across Borders: A Fulbright Journey in Inclusive and Culturally Responsive Education
I am very grateful to Dr. Brian Boyd, the host of this exchange, for giving me the opportunity to visit the Frank Porter Graham Child Development Institute FPG Research Center at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UNC-Chapel Hill).
擴展與美國密西根大學的學術合作交流的網絡和研究新視野
我非常感謝獲得學術交流基金會和「台塑企業暨王長庚公益信託」提供獎助學金的支持,讓我成為傅爾布萊特學人 (Fulbrighter)的一員,有機會在 2023-2024 年到美國密西根州安娜堡(Ann Arbor, Michigan)校區的密西根大學兒童健康照護研究中心
Researching health misinformation and digital literacy in the interdisciplinary Harvard Yenching Institute
I felt honored to have been awarded the Fulbright Senior Scholar Grant (2022-August) to visit the Faculty of Arts and Sciences at Harvard University. Having received my Ph.D. in the U.S. many years ago,
學術暨文化交流任務
「Fulbright基金會使用二戰留下來的軍武財產來促進文化交流,希望透過文化交流,讓世界各地的人們因為更了解彼此而減少衝突,不再有戰爭。」,2018年8月24日,時任Fulbright Taiwan 學術交流基金會執行長William Vocke對著來參加獎學金被提名者工作坊的我們說。至那時起,我就像被賦予了重大的使命般時刻提醒自己:「我來到美國,不只是來追求學術上的成就,同時也肩負著文化交流的重責大任!」
打開學術視野與交流體驗-UCSF
抵達美國,先是參與由愛達荷大學(University of Idaho)主辦,為期五天四夜的Gateway Orientation Program。接待人員舉著傅爾布萊特的立牌在機場裡迎接學員們,由機場驅車前往愛達荷大學,歷時約2小時的車程。
南方之北,西方之東
但問起一般美國人對北卡的印象,仍舊與傳統南方、菸草與棉花緊緊連在一起。曾經是美國棉花帶(Cotton Belt)的一部分,直到1865年南北戰爭結束,北卡州內的36萬的美國黑奴才獲得自由。蓄奴制度與南方邦聯(the 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的歷史緊緊糾纏,直到現在跟美國的朋友談話,南方邦聯仍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點。
Can We Detect Depressive Emotions in the Masked Faces of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打開語言的醫藥箱──用任務修復表達的拼圖
本學期以任務型教學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為主軸,採用《當代中文課程四》為核心教材,結合台灣醫療電視劇《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作為輔助材料,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使用華語,提升其語言運用能力與跨文化理解能力。
華語教學與文化交流的雙向成長旅程-一對一專業華語教學予我的啟發
在完成Fulbright FLTA計畫後,我很榮幸地連續兩年擔任CLEA華語教師,在臺灣延續美國的教學經驗與熱情,傳遞專業華語知識。為期16週、一對一的教學,所有課程與文化活動皆經過細心設計,為學生量身打造。
在傅爾布萊特的獎學金中接軌國際
我是2018到2019年傅爾布萊特計劃中「教師赴美進修暨協助華語教學獎助計劃」(FLTA)的獲獎者。過去我曾在國外從事媒體工作,在那期間,有幸接觸當地居民,常常感受到語言差異所造成的文化衝擊和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