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lbright Taiwan online journal

fulbright Taiwan online journal

“與世界連結,做自己學習的主人” –我的傅爾布萊特豐收旅程

“If you want something in this life, reach out and grab it.” – Christopher McCandless

       網路上曾經有一位中學教師霸氣的十字箴言辭職信令我印象深刻,她說: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是的,她道出許多人的心聲,但鮮少人有她的瀟灑與勇氣。受到這十個字的啟發,2014年暑假歐洲背包行回國後,我也暗自下定決心告訴自己—因為世界很大,所以我也要追夢去。然而,教書是我的興趣,沒有辭職的想法,因此只能告假尋夢。感謝台灣傅爾布萊特基金會提供我出國學習的機會,2015年8月我正式代表台灣至美國參與傅爾布萊特卓越教學獎助學金計畫,與其他16位國際教師一起進行教育訪查與文化交流學習之旅。

華盛頓行前訓練工作坊

踏上2015-16傅爾布萊特卓越教學獎助計畫這趟旅程,是我人生中最豐富的一趟學習之旅。因為台灣是第一年參與此項計劃,因此出發至美國前,我與台灣傅爾布萊特基金會對此項計畫細節與執行內容等訊息的取得有限。一直到我抵達美國華盛頓參與由美國國務院及美國國際教育協會所舉辦的行前訓練工作坊,我方才意識到這個獎項的重要性與獲得此獎項的殊榮與使命。雖然參與此項計畫須承擔許多責任與完成多項任務,比如,上課、報告、學校參訪、專題計畫研究、專題論文寫作、專題研究發表與計畫成果報告撰寫等,但是這項計畫也帶給我多元化的國際教育觀念與拓展我的文化視野。

四天三夜的工作坊,我與來自美國及世界各地的得獎人互動,並聽取去年得獎人的經驗分享與多位教授的文化研習講座。每當某一位教師分享他(她)的專案計畫或是介紹他們的教學方式與技巧,我常被他們的教學熱情感動,並同時省思自己的教學方式。我記得有一位阿拉斯加來的英文老師,因為美國中小學在詩的教學上鮮少採納印度學人詩篇,因此她決定隻身前往印度尋找與拜訪印度詩人,編撰一本印度詩集供美國中小學英文教師採用。另外一位來自維吉尼亞洲的美術教師,再聽完我的PBL專案計畫後,也與我分享她的經驗並介紹我另一項教學方法—Choice-based Learning (選擇導向學習法融入教學)。更令我感動的是,來自摩洛哥一位高中英文老師因為他的課堂上突然有二位盲生加入,某日其中一位盲生在過馬路時不幸身亡,帶給他的極大的震撼,促使他投入盲生教育,期許改善摩洛哥盲生安置與其教育問題。另外一位來自非洲波札那的英文老師,致力於聾啞教育,聽其敘述上課情形,聾啞學生與一般學生安置於同樣的學習環境,課堂上除了上課教師外,還需一位手語老師同時翻譯上課課程。而她具備英文老師也是手語老師的雙重身份,因為國內聾啞教育的教學資源的不足,期許來到美國學習新的資訊,改善其學生的學習環境。可以與這群老師共學四天,我相信在印第安那州與其他16位國際教師共學的四個月也會如此豐富與精彩。我也期許自己向這群熱情、無私的教師們請益學習,讓這趟學習之旅更具意義。

印第安納大學生活

印第安納大學位於印第安納州布魯明頓小鎮,是個充滿活力與多元化的大學城。享有全美第15名最美校園之稱的印大,具有豐富教學研究資源、美味餐廳及各式各樣的文化與藝文活動。今年,印大安排所有卓越教學獎助計畫國際教師住在同一層宿舍,加深彼此的友誼。在印大學習的四個月,我們舉辦多次便餐聚會(Potluck Party),每人準備一道菜,異國美食佳餚上桌,不亦樂乎。我們也多次聚集於彼此的房間,新加坡與紐西蘭教師吉他彈奏披頭四音樂,我們跟著歡唱舞動著,非常美好的回憶。我們也籌辦多場生日派對,芬蘭及墨西哥教師製作的生日蛋糕,美味又充滿濃濃情感的祝福。印度友人的奶茶(Chai Tea),更是令我懷念不已!我們一起學習成長、一同歡笑與流淚、相互扶持、加油與打氣,雖然只有短短相處四個月,但我們之間的情感就像是家人一樣深厚。

住在印大校園不僅讓我們的專題研究進行更加順利,同時也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圖書館、演藝廳、美術館與餐廳都在走路可到的範圍內。印大的校園公車更是便利,宿舍外即有免費的公車可以搭乘。印大提供多樣化文藝節目與活動,比如,歌劇、戲劇表演、講座、展覽與演唱會等等,票價相當優惠,我們每一個人幾乎每週都安排1-2場藝文活動參加。就我自己而言,我欣賞了”塞維爾的理髮師(The Barber of Seville)”、死囚168小時(Dead Man Walking)”、蝙蝠(Die Fledermaus)與歌劇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等。我也參加了美國喬治亞州國會議員約翰.路易斯(John Lewis)於印大的講座。不過非常可惜的是,因為學校參訪,我錯過了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John Kerry)的演講。

印大每年邀請許多有名學者至校發表創新講座,而這些講座對我們每一個人的專題都有極大的助益。舉例來說,喬治亞大學的湯馬士.李維斯教授(Thomas Reeves)的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講座與哈佛大學南西.富布莉教授(Nancy Folbre)的父權制度下的政治與經濟講座,皆是非常有趣、具創新思考與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去年11月份,印大教育學院自造者空間(Maker Space-the MILL Lab)盛大開幕,與多位從事Makerspace專案的教授交談,獲益良多。他們協助釐清我的專題研究(Inquiry Project)方向並為我的專題研究計畫內容注入更多新思維。

印大也有許多語言與文化研究中心。於交流期間,我曾在印大中文領航中心擔任華語志工老師,指導學生學習中文。我的學生華語程度是二級,高中時期曾學過華語,具簡單會話能力。我的指導過程著重於口說與文化交流部分。擔任志工期間,針對學生課本上有問題之處給予額外說明與講解,並適時補充中國與台灣語言與文字用法上的差異性。我也參與印大國際服務處辦理的語言交換計畫,與印大學生進行語言交換,每週定期聚會,練習日常生活對話。

印大國際教育發展研究中心(CIEDR)—我們的Chaperone

印大國際教育發展研究中心負責接待今年度傅爾布萊特卓越教學獎助計畫國際教師。因為他們熱情的接待與細心規劃每項活動,我們四個月在布魯明頓小鎮的學習之旅非常順利並充滿美好回憶。他們不僅每日寄送郵件更新印大各項藝文與學術交流活動,並也邀請我們至家中,準備豐富佳餚或是傳統美式烤肉與我們分享。除此之外,他們也安排多次學校參訪活動行程,讓我們更了解美國教育制度。我們一同參訪了一般公私立學校、特許學校(Charter School)、磁力學校(Magnet School)與專案式學習計畫學校(Project-based Learning School)等等。印大國際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也幫我安排指導教授,我的指導教授是位經驗豐富的專案式學習計畫研究學者,她與印第安納州多所專案式學習學校皆有專案合作計畫。我們也透過她的協助辦理專案式學習工作坊,順利取得PBL結業證書。印大也幫我們在布魯明頓安排接待學校與教師—北布魯明頓高中,我們每週固定至學校觀摩學習。我的接待教師是一位專案式領導教學(Project Lead the Way)老師,透過每週觀察她於課堂上所安排之專題教學活動並直接與學生互動,深入了解美國高中教育制度與師生間互動之差異性。專案式活動教學啟發學生獨立與批判性思考,並強調團隊合作與溝通,每位學生有其自主學習空間並也能善盡其團體責任,完成任務。師生間溝通直接正向,課堂上氛圍積極正面。這門課程屬於AP(大學先修課程),學生所習得之學分可抵大學學分,因此選修此門課程的同學皆是對未來志向規劃明確的學生。

另外,為了要讓我們能盡快融入布魯明頓社區與美國文化,印大國際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也幫我們安排布魯明頓當地接待家庭。接待我們的每一個家庭都相當和藹可親,且非常好客。偶爾,他們會舉辦湖邊聚餐活動或帶我們去觀賞各式各樣的球賽與附近國家公園爬山等等。因為他們,我們在布魯明頓的生活更加多采多姿,回憶滿滿。

學校參訪與交流
       在美國學習的四個月當中,我們參訪了許多學校,也漸漸了解,其實在美國,教師與學生一樣有考試(Standardized Test)與升學的壓力。尤其在一般公立學校,鮮少見到學生與教師的笑容,只有匆促的腳步與疲倦的面容。然而,在美國的教育面向很廣,有特許學校(The Charter School)、磁鐵學校(The Magnet School)、專案式學習學校(The Project-based Learning School)與自由發揮創意學校(The Maker School)等等。很幸運地,我們有機會參訪這些特別的學校,瞭解其運作模式。在這些學校當中,我們看到教師與學生燦爛的笑容,每位孩子都相當自主並為自己的學習負責。
       專案式學校在美國相當受歡迎,我們參訪了印第安納州Columbus Signature Academy—Fodrea小學、New Tech中學與布魯明頓專案式學校(The Project School in Bloomington),每間學校都各具特色並令人印象深刻。
        1. Fodrea小學以Station(分站)教學聞名。學生依據入學測驗分級,每個班級有5-6個分站,由老師指導的分站學生屬於同質群學生,意指這群學生的能力相當。其他組別學生則是異質群學生,在這些異質群分組組別中,學生互推站長,站長職責監督每位同學皆能依據task card(任務卡)上指示,完成任務(作業)。為確認每位同學皆能與全班其他同學互動學習,每15-20分鐘換組別一次。在分站教學裡,看到孩子們自動自發學習,發揮領導力、創造力與自制力,令人佩服。另外,孩子們透過民主方式討論與決定專案,全班合力撰寫專案企劃書並一起呈給校長批核。每一項專案皆與社區結合,教導孩子回饋社會之觀念。在這間學校,每位孩子都能不畏眾表達自己,這也是專案式導向學習的優點,讓孩子勇於表達自己意見並能當眾發表,訓練口條與面對群眾的勇氣。
        2. New Tech High School特色為Co-teaching協同教學。很多課程是由二位老師一同任教並共同指導學生進行專案討論、執行與發表。比如:全球科學觀點課程=英文+環境研究;社會分析課程=英文+統計;美國文化傳承課程=英文+歷史;另外還有幾何+工程學課程與化學+物理學課程等。在協同教學課室裡,教師輪流教學,學生分組學習,整個教室充滿團隊合作與溝通討論氛圍。課室外設置學生討論學習角落,於小組討論時間,學生可以選擇留在教室亦可聚集於教室外空間討論。二位教師參與各組討論,給予建議。學生表示,這樣的學習方式造就他們獨立思考之能力,並助其認知團體合作之重要性。協同教學對於教師專業自主與專業社群發展亦有加分之效果。
       3. The Project School 布魯明頓專案式學校特色為Multi-aged Classes 混年齡層班級:一二年級為一班,三四五年級為一班,五六年級為一班和七八年級為一班。每一個班級有2-3位老師,也採用Station分站教學,並有The Circle of Power and Respect晨間集會與孩子討論一天即將進行之活動並同時教導孩子握手問好之禮節。於混年齡層班級中,時常可以看見年齡較大的孩子指導年紀較小的同學,同學之間互相照顧與學習,教師扮演引導者角色。每年專案主題由家長、學生與社區成員共同訂定之,今年主題是Struggle and Progress(掙扎與成長)。於七八年級課室內,有一個自由發揮創意空間(Maker Space),學生可以發揮其想像力與創造力,運用各項工具製作完成設計作品。在這個學校看見每位孩子快樂學習的笑容,於座談會上侃侃而談這間學校帶給他們的成長與影響,讓他們重新擁抱學習並能為自己發聲,令人感動。
       美國國際教育協會於我們訪美期間也提供教師專業發展獎助學金申請(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Grant)機會,我的同事大部份皆利用這個機會參加美國教育相關研習,而我則利用這個機會申請參訪位於舊金山一所被Tech Insider雜誌列為全球第13名最具創新學校—Brightworks。Brightworks不僅是一間tinkering school(東敲西打學校),也是一間Maker School(自由發揮創意學校)。Brightworks沒有傳統教室,只有溫暖討論空間,他們稱之為Band。沒有教科書,只有Arc主題,引導學生透過Exploration(探索)-Expression(表達)-Exposition(成果展現)學習。今年三個Arc主題分別是Rock(岩石)-Seed(種子)-Human(人類)。這間學校鼓勵每一位孩子成為自己教育的主人—動手做、用腦想、並用心感受。六歲的孩子就會自行操作螺絲起子,十二歲的孩子就會操作激光切割機器(laser cutting machine)並能設計卡丁車(Go-cart)。沒有制式的規定,只有開放性的鼓勵、認同與共識。每位孩子的聲音都受到重視,師生相處就像家人一樣,整個校園裡充滿歡樂。
       在這四間學校校園裡,沒有鐘聲的存在,每位學生皆能自動自發上下課並準時上下學。專案式教學最大的優點是提供每位孩子自主學習與團隊合作的空間並教導孩子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它讓每位孩子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並能同時認同團體合作的重要性。教師的角色不再是授課者,而是facilitator(主持人或是collaborator(合作夥伴),扮演引導的角色也同時與學生一同合作學習。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學校皆非常注重親師間的情感培養、交流與溝通,每天早上利用10-15分鐘時間進行Morning Meeting、Morning Circle或是CPR(Circle of Power and Respect),教師與學生討論今天的上課流程與各項事宜、與學生進行主題分享、指導學生禮節與眼神交流訓練與辦理生日慶祝會等等。在這段時間,我們看到學生勇於發表意見與想法,與老師同學分享生活中趣事,親師間交流正向積極。
旁聽課程與週五工作坊

在印大學習的四個月當中,我們每人得以選修二門旁聽課程,我所選修的課程是:

> Class R546-Instruction Strategies for Thinking, Collaboration and Motivation (批判性思考、合作教學與動機啟發之引導性策略課程):課程中介紹各式各樣教學教法與網路上多元性教學資源、討論何謂合作學習與協同教學、強調批判性思考與創新思考的重要等等。任課教授是我見過最新潮、思想最新穎並具熱誠的老師,他的教學非常生動、活潑,每週六五個小時的馬拉松式學習,從未感到疲累,每次上課總是聚精會神,深怕一個閃神就無法跟上進度,錯失討論的機會。這門課啟發我們的學習動機,促使我們反省並重新修正自己的教學方式,是一門對教師專案發展極具助益的課程。

> Class L631-Multicultural and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for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 (多元文化與兒童青少年國際文學課程):課程中研讀不同國家與文化之兒童文學讀本,並討論各國文化間之差異性,比如:藉由花木蘭影片及繪本討論中國歷史與文化。從這門課中,我重新思考文本選讀與創意寫作於台灣高中職英文教學上的定位並警惕自己除了在單字文法教學外,也應藉由課外讀物擴展學生的國際與文化視野。

       從這二門課教授的講授內容與指導,我習得新的教學方式,不但可應用於我的專題研究報告(Inquiry Project)與課室經營,也更精進我的專業教學發展。能與印大研究生與博士生一同上課,是相當難得的經驗。課堂上的討論,熱絡、精彩並具啟發性。我在這二門課上,認識了許多新的朋友,他們豐富了我的生命,增廣我的見聞,我的人生閱歷因為他們的加入,而更多元。
       印大於每週五安排教育工作坊(Friday Seminar),安排不同教育議題講座與客座教授和我們一同討論美國時事教育議題,國際教師也提供自己國家教育情況與大家分享。利用週五教育工作坊,我們也一同討論並分享各自的專題進度。印大也同時安排一位傅爾布萊特的博士研究生擔任我們專題的指導教師。她協助我們釐清專題的研究方向並適當給予建議。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指導我們如何利用觀念地圖(Concept Map)確認專題方向並組織專題報告內容架構。
萬聖節

在萬聖節的那一週,整個布魯明頓小鎮充滿節慶的氛圍,大人或是小孩,大家都變裝慶祝。走在印地安納大學校園裡,到處都是變裝的大學生,準備參加萬聖節派對。應印第安納大學教育學系一位教授的邀請,我們這一群國際教師也變裝一起到他家慶祝我們人生中在美國的第一個萬聖節。於萬聖節前夕,我們一同討論並購買(租)服裝。雖然選擇不多,我們也努力變裝成不同的人物,有海盜、驚聲尖笑人物、女巫、Lady Gaga等,非常有趣。來到教授家,師母準備一整籃的糖果還有一桌應景的萬聖節大餐,南瓜派相當美味,令人印象深刻!在享受美食的同時,每當門鈴響起,我們就會相當興奮地跑至門邊,拿起整個糖果籃,開門迎接前來”trick or treat”的小朋友們。第一次見識到美國人如何慶祝萬聖節,著實令我大開眼界。大部份的家長都會精心幫小孩子打扮並陪同他們一家家去敲門,trick or treat(不給糖就搗蛋)! 萬聖節不僅是小朋友的節日,也是大人盛裝打扮的好機會!

除了參加這場萬聖節派對,我在北布魯明頓高中的接待老師也邀請我參加她的課堂萬聖節化學魔術秀派對。於萬聖節前一天,她特地邀請我和她一起佈置實驗室。她總共設計7道化學魔術表演,最後一道壓軸是南瓜大爆炸。萬聖節當天,教室燈光昏暗,學生抱著驚訝、興奮又期待的心情踏入教室。我的接待老師穿著一身女巫裝迎接學生並開始進行化學魔術秀表演。每一道表演都充滿驚喜,也讓我感到相當訝異,原來化學的世界如此有趣,竟能與萬聖節節慶結合在一起,創造出絕佳的效果,十足寓教於樂!

研究專題成果報告

2015年12月7日與8日二天,我們在印第安納大學發表研究專題成果報告(Inquiry Project Presentation)。二天的專案發表與分享,在場有美國國務院代表、美國國際教育協會代表、印第安納大學教育學系教授等等。我的專案發表過程非常順利,由衷地感謝印第安納大學教授們與我的同事們給予的正面評價與鼓勵,內心非常感動!我們17位每一位的發表都很棒,大家寫出來的研究報告就像論文一樣長,每一位的研究與即將帶回國執行的成果都令人期待,尤其是報告特殊教育的同事們!聆聽他們報告自己國家特殊教育資源的缺乏,期許改善盲生教育與聾啞教育環境,著實令人感動。我非常在乎自己的研究成果報告,但是我更欣賞這些老師們改變教育環境的勇氣與熱誠。他們在做的不只是項創新的研究,更是一項艱鉅並迫切的任務。儘管我們都知道要改變整個國家的教育環境很難,但憑藉著一股憫人的胸懷,為了學生,我相信他們一定能為自己的國家帶來更多希望。

再會吧,美麗的布魯明頓小鎮。
       2015-16傅爾布萊特卓越教學獎助計畫的最後一個禮拜充滿學術成就的歡樂與結業後的離情依依。當我們從美國國務院代表與印第安納大學國際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手中接收到結業證書,也意味著這個計畫的結束。我們一起籌辦感恩餐會,用我們最愛的吉他音樂獻給這四個月來幫助我們的每一個人: 北布魯明頓高中的接待教師們、印大國際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的教授與職員們還有布魯明頓的接待家庭。計畫結束的最後一晚,我們應印大教育系一位教授的邀請,出席他的樂團第一張專輯發表會並參與歌唱表演,當作是我們最後的珍重再見曲。我們演出的曲目是Country Road Take Me Home,副歌的部分以九種不同國家的語言演唱,意味著我們17位的友情永不變。那是一個令人相當難忘的夜晚,難過的氛圍勝過樂曲帶來的歡樂,要與這16位好朋友與當地友人道別離,心情更是五味雜陳。記得,當晚淚水潰堤,回到宿舍後,大家還是捨不得回到自己的房間而聚集在一塊,唱著披頭四的歌曲:Let it Be, Hey Jude, I wanna hold your hand等等,直到半夜,我們送走了第一位離開的新加坡同事。
       生命的旅程就是這麼的奇妙。想想,跟這群朋友也只是短短相處四個月,為什麼能產生如此深厚的情誼? 或許是因為同住在同層宿舍,一起分享食物、歡笑與挫折,一同歡唱、舞動與討論。一條宿舍長廊將我們的情誼緊緊的繫在一起。分離不簡單,更何況是要離開一群你非常關心的人。每一個人道別離的方式都不一樣:有些人輕鬆面對,有些人則是認真看待,我則是屬於後者。不說再見,而是稍後見。
       不久的將來,我們將在世界的某一個角落再度聚首—印度、新加坡、墨西哥、智利、紐西蘭、摩洛哥、芬蘭、波札納與台灣。我在印地安納大學的人生樂章暫時畫下句點,但是,新的旅程即將展開。
後記

傅爾布萊特卓越教學獎助計畫著實是我參與過最高層級、最具振奮人心之效果與參與完畢後會令人耳目一新的傑出計畫。這個計畫的目的主要在提倡文化與教育交流,並提供國際教師寶貴的專業發展課程計畫訓練與實際參訪學校之交流經驗。在這四個月當中,我看到與學到許多寶貴的教學與人生經驗,非常榮幸可以踏上這麼一趟豐收之旅。這一篇文章是感謝,感恩成就旻諠這趟學習之旅的所有人。人因夢想而偉大,我很幸運能夠圓夢。

Good pieces need to be seen.

SHARE THE ARTICLE

Picture of Minsyuan Tsai 蔡旻諠

Minsyuan Tsai 蔡旻諠

Minsyuan Sandy Tsai holds an M.A. in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She has been teaching English in Kaohsiung Municipal Kaohsiung Industrial High School for 12 years. For the past couple of years, she has been in charge of administrative work associated with the school’s international exchange programs. She embarked on the 2015-16 Fulbright Distinguished Awards in Teaching Program journey in August 2015 and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program in December 2015. She is now officially a Fulbright Distinguished Awards in Teaching Program Alumna. 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研究所的蔡旻諠老師已任教12年,是第一位獲選傅爾布萊特卓越教學獎助計畫到美國進行教育與文化交流的台灣老師。過去幾年,她積極推動國際教育,讓學生了解國際文化多元性,培養跨文化反思能力。2015年8月她獲選為傅爾布萊特卓越教學獎助得獎人,與其他來自9個國家共17名國際教師前往美國印第安納大學進行教育與文化交流並順利於同年12月完成專題發表取得美國國務院結業證書。返國後,她與台灣傅爾布萊特協會合作國際教育工作坊,將其於美國所學與在台灣進行交流的美籍教師與台灣老師分享。

更多文章

近期文章

傅爾布萊特—臺灣文化部藝文專業人才獎助計畫
Feng-Chih Tsou 鄒鳳芝

蛻變中的紐約

Research & Reflections

fulbright taiwan online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