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以「介入反應模式(Response to Intervention, RTI)」及多層次課程調整(Multi-Tiered Support System, MTSS)為基礎,探究RTI在MTSS融合現場之實務歷程。研究目的有二,分別為: 研究目的一、融合教育現場如何規劃MTSS之實踐 研究目的二、RTI之實作在MTSS現場之進行歷程 研究方法 研究者以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學系(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之兒童發展實驗室(Child Developmental Laboratories, CDLs)為研究場域,依照上述研究目的進行為期4個月(2022年2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之實地探究工作(6月1日至7月31日為資料彙整與研究報告撰寫)。CDLs依年齡分班,每個班級每年平均約有30名幼兒,每班編制為1位主教老師(head teacher)以及兩位助理教師(assistant teachers)。研究方式包括:訪談教師或行政人員(1次)、觀察教師進行RTI之實務工作(2次)以及教師教學教材設計與檔案資料(1次)。透過質性研究分析,將搜集的資料打成逐字稿,並進行反覆資料閱讀與編碼,分析質性資料中透露的重要元素,回應本研究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