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lbright Taiwan online journal

fulbright Taiwan online journal

好玩,是兒童博物館最重要的事:我在世界最大最棒也最好玩的印第安納波利斯兒童博物館玩了什麼

前言

在臺灣,我們有許多類型的博物館,也有部分博物館嘗試以兒童為目標觀眾規劃展覽或策劃活動,卻從未以國家層級建造及營運一座「兒童博物館」。

2030年,我們即將迎來第一座以兒童為名的國家級館舍(國家兒童未來館),被視為顯著績效的硬體已毫無意外地先行,軟體則是在一個籌備處、多個團隊各自摸索中進行。在籌備工作看似豐碩之際,人們卻無法在最本質的問題上取得共識:這座兒童博物館在本質上究竟為「博物館」亦或是「兒童博物館」?

什麼是兒童博物館?

19世紀在美國出現了第一家的兒童博物館,當時的兒童博物館被賦予「教育兒童」的重要工作,兒童在兒童博物館裡習得適應社會的技術與能力。隨著百年以來的發展,兒童博物館歷經多次的使命更迭,現今最為普遍的定義為美國兒童博物館協會(Association of Children’s Museums)所提出:兒童博物館為非營利的教育與文化組織,以引發好奇與促進學習為目標,不遺餘力地為不同需求與興趣的兒童規劃各種展覽與活動。

傳統的博物館以藏品為核心,博物館的一切都是為了藏品而存在;兒童博物館則是以「兒童」為核心(child-centred),兒童博物館的一切都是為了兒童而存在。也就是說,兒童博物館的一切環繞著兒童打轉:兒童有興趣的內容、兒童喜歡且能感受的體驗、兒童能夠表達意見的管道等,都是兒童博物館最在意且在行的事。兒童博物館將這些圍繞兒童的大小事,以互動性與可玩性兼具的設計呈現給兒童,讓兒童在多樣的選擇之中,探索潛能、實驗可能。

世界最大且最棒(The Biggest and The Best)的兒童博物館:印第安納波利斯兒童博物館(The Children’s Museum of Indianapolis)

曾多次被美國兒童博物館協會以及相關機構認證為最大與最棒的兒童博物館,為1925年成立、位於美國中西部的印第安納波利斯兒童博物館,百年來持續實踐他們的使命:為家庭觀眾打造非凡的學習經驗。

2025年該館迎來100歲生日,許多的展覽與計劃正在如火如荼執行。筆者有幸獲得獲得傅爾布萊特計畫(Fulbright Program)支持,在籌備百年時加入團隊,以一個研究者、實踐者、他者的角度觀察,剖析印第安納波利斯兒童博物館如何落實「以兒童為中心」、如何在屹立百年之後擘劃下一個百年,總結3大重點如下:

一、清晰的使命(Mission)、願景(Vision)、價值(Value)

在印第安納波利斯兒童博物館裡,無論是館員、志工、實習生或是現場服務第一線人員都朗朗上口的就是「願景、使命、價值」,目前於官方網站公布的內容如下:

  • 願景:世界上所有孩子都能受啟發且被賦權,進而發現並實踐自己的潛能
  • 使命:為孩子與成人打造強而有力的學習體驗,我們期待創造愉悅、驚奇、好奇的經驗
  • 價值:
    1. 陶冶學習(Cultivate Learning):藉由真實物件、沈浸環境、有意義的互動,我們希望啟發觀眾難得且難忘的學習經驗。
    2. 珍視多元(Celebrate People):我們承諾實踐平權、可及性、開放性、包容性,讓多元社群與多樣議題有更多發聲的機會。
    3. 鼓勵創新(Encourage Innovation):我們不懈地追求大膽創新、積極參與。
    4. 倡導永續(Champion Sustainability):在做任何關鍵決定的過程,我們勢必通盤考量社會、環境、經濟等面向的永續性。
    5. 引領全球(Lead Globally):我們將正面形塑個人特質、影響全球變化視為己任。

 

這樣的一份文件並不是憑空想像,透過公聽會、問卷調查、一對一訪談、焦點團體訪談、SWOT策略分析等,讓不同關係人(社區鄰居、社群意見領袖、兒童博物館館員、志工、董事會成員等等)有機會發表意見,在總計超過250份的回饋資料之中,爬梳出精準的願景、使命、價值,不只是與孩子的約定、對觀眾的承諾,更重要的是讓每一個在館內工作的夥伴都能了解自己「為什麼而做」。

至於為何館員們都能將此牢記在心?在為期三天的新進員工訓練(new staff orientation)以不同的方式提醒剛新加入的夥伴,像是各部門主管分享實務經驗、實際進入展場實際感受展覽元素、觀察兒童與其陪伴者的參觀行為,綜合各種體感再思考並討論每個展覽蘊含的核心價值,由淺入深、由他人的經驗轉化成自身的體驗,能豐富個人對印第安納波利斯兒童博物館願景、使命、價值的理解與想像。

二、在館內提供服務的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資產

為了能夠全面了解兒童博物館的日常運作、兒童博物館員的人格特質,我訪談了多位高階主管、各組室的經理、設計師、詮釋員、策展人等等。我們的訪談大多以「用一句話形容你在兒童博物館的一天」作為開場,許多人都是笑著說「每天都不一樣!」在與他們的談話之間,我看到了兒童博物館工作的多樣性與複雜性,更重要的是館員都擁有極大的彈性與極強的應變能力。

此外,秉持印第安納波利斯兒童博物館的願景、使命、價值,人事管理部門致力於營造包容性十足的職場環境,不會因為館員的身份而有差別待遇,更鼓勵每個館員在日常工作中發揮創意。也就是說,對於參觀的兒童與陪伴者而言,光看館員佩戴的識別證是無法判斷其內外場身份(正式員工、時薪員工、志工、實習生等等),而每個在此服務的員工都擁有和兒童互動的策略與能力,例如運用自然標本、典藏品或藝術作品來激發好奇心;也會以對話的方式,引導參觀者參與遊戲進而探索。

三、積極與社群合作,創造穩定的夥伴關係與雙贏局面

印第安納波利斯兒童博物館積極參與印第安納波利斯的相關活動,例如以客製化裝置與裝扮等加入同志遊行(Pride Parade)與印地安納波利斯500英里大賽遊行(Indy 500 Parade),表達博物館作為社群一份子的心意,加深與地方社群與相關議題的連結。

此外,印第安納波利斯兒童博物館也會依據印第安納波利斯的城市盛事策劃行銷活動,例如泰勒絲(Taylor Swift)在當地開演唱會時,兒童博物館替其恐龍雕塑配戴友誼手鍊、展出她的舞台服裝、規劃相關活動,讓更多家庭造訪印第安納波利斯時能帶著孩子一起到兒童博物館,感受兒童在意且喜愛的美國當代流行文化。

結語:好玩,是兒童博物館最重要的事

兒童博物館最為迷人之處在於「以兒童為中心」,各種軟硬體發展都是在考量兒童的身體狀態與發展需求之下而產生,兒童在兒童博物館裡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玩,透過玩而探索各種的可能性。也就是因為這樣的特質,兒童博物館給了兒童在其他博物館沒有的體驗:他們能自由且自在地感受、體驗,暫時跳脫成人或一般博物館所施加的規矩,徹底享受「玩」的過程與樂趣。

在印第安納波利斯兒童博物館裡,「好玩」是每個員工的人格特質與基本能力,他們不只是把玩作為連結觀眾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把玩融入到兒童博物館的日常工作之中。在清晰的願景、使命、價值引領之下,館方總是以跨組合作的方式,細膩地了解兒童意見、爬梳兒童需求,再把各種可能的玩法放到展覽、活動裡,讓好玩成為孩子與陪伴者在印第安納波利斯兒童博物館最重要的過程與目的。

Good pieces need to be seen.

SHARE THE ARTICLE

Picture of Chun Hui Wang 王惇蕙

Chun Hui Wang 王惇蕙

Chun-Hui Wang (Hui) is a museum practitioner and child-friendly advocate based in Taiwan. She has a first-hand apprecia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museums as supportive environments for children, gained from many years working in different museums. Hui has always been interested in fostering new forms of collaboration between museum professionals and kids, a passion that led her to initiate the “Co-create with Children” project in Taiwan in 2022. The main goal of the project is to decrease the prevalence of adult-dominated museum practices by actively involving children as co-creators in developing child-centered services at museums.

更多文章

Research & Reflections

fulbright taiwan online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