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lbright Taiwan online journal

fulbright Taiwan online journal

美國麻州小學就讀記

很幸運的得到Fulbright的獎助,可以在拿到博士學位十五年後,再回到當初唸書的地方—波士頓。能再回到波士頓一直是我畢業後在台灣教書時的夢想,夢想中的一部份是和小孩一起再經歷波士頓的春夏秋冬,再看看查爾斯河(Charles River),再走一次自由之路(Freedom Trail),再坐一次波士頓地鐵……。但就像我之前所認知到的,在人生中,時間就是一分一秒過的,快樂的事情會過去,痛苦的事情也會過去……。當我覺得像夢想正要實現一般,接到Fulbright通知獲得獎助,卻也同時開始準備出國的壓力。而此刻的我正處在開始要整裝回台的階段,搬家打包出清也都是壓力。但回想起這一年的經歷,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我想這些記憶將像黑夜中的天燈,漸行漸遠漸亮……。

記得自己對於到美國唸書的一個簡單的感想就是:『世界很大,有機會要多看看』,因此我也一向很鼓勵學生出國進修。我會想帶小孩出國,也是想讓他們藉由在美國生活一年,感受到這個大千世界。雖然比起過去自己唸書時的單純,現在帶兩個小孩在異鄉唸書,要擔心的事很多,但很幸運的我們還是一關一關的過了,留下滿滿的記憶。想借這一角落,和大家分享小孩在美國這一年的小學生活。我們住在麻州的阿靈頓(Arlington, Massachusetts),這邊的學區都還不錯,小孩唸的是John A. Bishop School,這學校從幼稚園(Kindergarten)到五年級,一年級三班,每班大約二十多個學生,以台灣的眼光看來,算是小學校,不過校園的綠地很大,遊戲器材的設施從攀爬架到鞦韆都有,遊戲場地上鋪有厚厚的碎木屑,以在小孩摔下時減輕傷害。剛去學校時,看到美國小孩不分男女,像小猴子一樣靈巧的在單槓,攀爬架上翻來翻去及倒立,心中真是十分佩服。

小學校園的門禁管制是我們在這裡學習到的第一件事。學生上學前是先在操場集合,到第一節課開始前五分鐘才讓小孩進入學校裡,入口都有人員把關,以防止閑雜人進去。天氣太冷或是下雪與下雨天時,改為室內集合,但也只有小孩才能進入。上課時間要進入學校就必須先到大門入口的秘書室登記後才可進入。放學時,家長也是都在學校的主建築物外等,時間一到,由老師帶著學生由固定出入口出來。

這邊的學校早上8:10上學,2:15放學,學校有午餐可訂,或是自己帶。比較和台灣不一樣的是學校還要家長每天幫小孩準備點心,甚至校護也一再提醒不要忘記,認為這是很重要的營養補充,所以我剛到時一件傷腦筋的事就是每天要想說幫小孩帶什麼點心。後來習慣後就知道幾片小餅乾,蘋果,或是小貝果都行,目的就只是要小孩在午餐前吃些東西填腹。午餐則是每個年級的小孩輪流到自助餐廳(cafeteria),用餐加休息時間共三十分鐘,所以有時我覺得小孩為了可以趕快出去玩,容易就匆匆吃飯,於是回家後一下子就喊肚子餓。

在台灣戴口罩是一件很常見的事,但在美國卻不是。我有一次想說天氣太冷了,怕小孩氣管過敏,讓他帶著口罩上學,沒想到校護一看很緊張,以為小孩有什麼嚴重疾病,且認為若生病就應在家休息或去看醫生,不能上學。後來還是費了一番脣舌才解釋清楚。我學到若有類似狀況,可讓小孩帶圍巾和帽子,但千萬不要帶口罩。另外在這邊,雖然生個感冒這種小病可以自行去藥妝店買藥,但其實小孩不能在學校自己吃,必須要有醫囑。若小孩有發燒,則要退燒後24小時才能上學。

在課業方面,這邊小學沒有教科書,也沒有期中考和期末考。以我唸小一的孩子班上來說,每週拿幾張紙的作業回家寫寫,每週五考十個單字。我這小孩從一開始只認識ABC字母,到後來也都能勝任這樣的考試。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也會導入順序與邏輯的概念在語文寫作的過程中 (for example: First, then, after; because….)。另外以我小五的孩子來說,他們也是每星期五考英文,一周是考拼單字,另一周則是用配對題考解釋,每週大約16個單字左右,單字的出處可能是目前自然科學或社會學提到的。另外還有daily reading log,請小孩每天要閱讀三十分鐘(小一則是十分鐘),然後記錄下來。此外,五年級生每天有一張數學作業要寫,感覺題目較著重和日常生活的聯結,偏實用性,且除了寫答案,還會要學生解釋思考的過程。整個學年,老師以小孩的課堂表現給三次的成績單,分別是秋季,冬季與春季,基本上就是用字母B (beginning), P (progressing), M (meeting), E (exceeding)。

在這一年中,也過著美國節日,萬聖節,感恩節,耶誕節……。萬聖節時會看到好多跟嚇人有關的小飾品,像是眼珠子,蜘蛛網,吸血鬼牙齒。小孩也會扮裝上學,裝成海盜,蜘蛛人,蝙蝠俠……,十分有趣。隨著西風東漸,很多美國節日其實在台灣也略有所聞,但在這裡二月十四日情人節的過法卻是我第一次聽聞。不同於在台灣情人節常讓人聯想到兩人的豪華燭光晚餐,這邊小學生也過情人節,每個學生都會寫卡片給班上的所有其他同學,卡片可以是買的或是自己做,所以到了這天,自己的小孩也收到班上所有同學寫給他們的卡片,感覺很溫馨。

在這個學區,六年級就到中學去,所以我小五的小孩在這裡唸完五年級就參加了畢業典禮。印象很深刻的是在典禮一開始,學校讓來自不同國家的畢業生上台,用他們的語言說“Good morning, welcome to the 2015 Bishop 5th grade recognition ceremony”,當天有16位小朋友一字排開,第一位是講印度語(我猜),第二位是用手語,我小孩也上台用國語說了這段話,然後最後一位是用英語,這樣的安排讓人感受到學校的國際化,及對各語言文化的尊重。

此外,這一年中也參加他們學校戲劇演出,春季音樂會,畢業典禮,小一孩子班上的Brag Day(就是下學期末邀請家長到班上看看小孩這年學到了些什麼,就看到小孩唱唱歌,唸點東西,然後看一下小孩作業,大約一小時就結束)。感覺這邊的活動是較輕鬆隨性,並不要求要做到完美滿分,而家長與老師對於小孩的表現都十分正向肯定。

學校中,家長會(Parents Teacher Organization, PTO)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他們會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以讓學生的學習更豐富,且因為辦活動要經費,所以他們也很努力募款。印象中他們辦過許多的多元學習活動,包含:請科學博物館的人員來介紹貓頭鷹,請折紙專家來帶學生折幾何立方體,請作家駐校和學生對談……等等。而募款活動也很多樣化,像是將亞馬遜購物網的連結置於學校網站上,請家長要購物時透過學校連結過去,則學校可從購買金額中抽取部分作為回饋。也有在感恩節前義賣南瓜與甜甜圈。學校也可能跟一些餐廳,農場,或是商店合作,只要家長或學生在指定的日子裡到那裡消費,除了可有折扣外,商家也會回饋部分金額給校方。募款的概念就是積少成多吧,一點一點的募,長期累積下來也不無小補。

在這裡也有一個很棒的資源,就是地方的公共圖書館。在麻州我去過的幾個社區公共圖書館,都有兒童圖書部門且藏書非常豐富,從繪本,漫畫,小說到視聽資料都有,甚至有一些玩具與教具。圖書有依英文的難易程度劃分,可以方便家長從易到難幫小孩挑選適合閱讀能力的書籍。館中不會一味要求安靜,家長及小孩可以說說話與唸唸書。圖書館員非常和善,樂意協助,記得有次我小孩想借使用電腦的卡,可是他說成圖書館卡,圖書館員在弄清楚後竟還跟我小孩說:『抱歉,我剛剛弄錯了』。這樣尊重小孩及鼓勵他們表達的態度讓我感動。

在這邊也很幸運的剛好參加了四月舉辦的Cambridge Science Festival,原本只是想說去看看,沒想到被他們豐富的活動開了眼界。活動是在劍橋公共圖書館,在旁邊的體育館內有許許多多的攤位展示跟科學有關的活動,讓小孩可以實際動手參與,當天我們看到各式各樣的機器人讓小孩操作,化石模型讓小孩挖掘,感光珠子以顯示紫外線的傷害,用豬肺讓人了解呼吸的機制……等等。因為對這樣的活動很有好感,所以後來五月份時也到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參加 TouchTomorrow的science fair,當天也是有各式各樣的攤位展示,也有學校實驗室開放參觀並講解說明,展示學生的電腦動畫與遊戲作品,並讓民眾實際操作。

回顧這一年,很高興有機會體驗不同文化的生活。對我來說,這是個溫故知新的一年,可以和過去的指導教授再重聚,可以再到過去唸書的校園再走走,但藉由小孩新的小學生活,也讓我多體會到美國文化的一部份,且我們很幸運的唸了一個好學校,小孩感受到老師與同學友善,尊重,正向的對待。這樣的經歷或許會成為一個種子,埋在孩子的幼小心靈中,且讓歲月充當陽光與水,看這種子會發出怎樣的芽,成長為怎樣的樹……。

Good pieces need to be seen.

SHARE THE ARTICLE

Hui-Ing Ma 馬慧英

Hui-Ing Ma 馬慧英

Hui-Ing Ma is an Occupational Therapy Professor at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in Taiwan. Dr. Ma worked with Dr. Tickle-Degnen at Tufts University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tigma, social resource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rkinson’s disease.

更多文章

Research & Reflections

fulbright taiwan online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