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裡的某一天,旅行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洞穴裡,地下水流緩緩自腳下滑過,洞穴外是接近三十度的高溫,洞穴裡長年流淌的冰涼地下水,卻讓已經穿著防寒衣的我們禁不住打了一個冷顫。看不見天光,抬頭,頭頂的探照燈冷不防與洞裡的蝙輻四目相對,反射出詭異的幽幽紅光 ,無聲地抱怨這群不速之客的無故打擾。聽不見街道上奔馳的汽車呼嘯、也不聞市井小販的沿街吆喝,「嗒…」一滴水自冰涼的洞壁落下,就打破了一室的悄然寂靜。
在這麼一個地底河流洞穴裡探險,所有人的神經都不由自主的繃緊,不得已放棄了長年仰賴的視覺,試著和同行的夥伴調整至相同的前行頻率,並放大幾乎遺忘的其他感官知覺,一步一步,在崎嶇幽暗卻散發著無限神祕吸引力的溶洞裡跌跌撞撞、歪歪斜斜的前進。終於,到了一個叉路口,一邊是路況較為乾爽,離目的地較近的通路; 另一條則距離較長,路況較差,在抵達終點前,還須數度躍進冰冷的地下水裡游泳進行。「好了! 你們想走哪條路呢?」生態導遊一臉幸災樂禍的問道。「比較難走的那條!」一位同行的美國大學生不假思索的回答。
這一幕,觸動我心裡深處的某條神經。
在擔任傅爾布萊特中文授課教師之前,我在台灣從事了幾年的語言教學工作,中文、英文、閩南語,不同語言在用字遣詞、文法結構和表達方式上的同異相關,總是深深吸引著我。隨著中國市場的崛起和中國熱的推波助瀾,中文學習在世界各地儼然已蔚為風潮,而能夠用自身習得的語言將自己深愛的語言介紹給更多人欣賞,顯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所以,當我獲知台灣傅爾布萊特有這麼一個機會時便毅然的決定申請,更幸運的成為獎助名單上的一員。出發前很多人問我「在台灣工作得好好的,幹麼到美國去呢?」「到了那邊會比較輕鬆嗎?」我只能微笑著點頭帶過,我知道,在異鄉生活,絕對沒有在自己家裡舒服安適,但這趟旅程,一定能帶我看見不同的世界,體會到不同的文化並探索自己的潛力界線。
澤維爾大學 (Xavier University) 位於美國中西部的俄亥俄州,是美國第一支職業棒球隊—辛辛那提紅人隊的誕生地,學校的規模不大卻歷史悠久,自1831年創立以來就以嚴謹的校風和優良的師資在美國中西部同等規模學校裡享有盛譽; 這一年,擔任富爾布萊特 FLTA 的生活就在這小巧美麗的天主教學校裡展開。
澤維爾大學的中文課程在兩年前(2013) 創辦,隸屬於古典和現代語言學系下亞洲研究的項目之一,因為尚屬於早期的摸索階段,教師在課程規劃和教材選擇上擁有相對充足的彈性和空間。開學第一週,一切都顯得緊張而新鮮,在逐一認識學生之後即發現一個對教學上非常不利的情況:因為學校尚未建置中文的分級考試,所有未在高中階段通過中文AP考試的大一學生都被編排在初級中文的班級裡。然而,有些學生在中學階段已經有兩年到四年不等的中文學習經驗,對他們來說待在初級班裡顯然無法達成理想的學習成效; 相對的,對零程度的學生而言,待在這樣的環境裡學習顯然充滿壓力,在和系上教授及主管溝通、討論、徵求同意之後,決定針對一年級新生設計一套分級標準,根據學生在分級測驗中聽說能力、閱讀理解和書寫表現分別安排到最符合其程度的班級上課。在學期之初的忙碌慌亂中,除了備課、上課之外,分級考試的設計和安排可算是我在澤維爾大學工作的第一項大考驗,很開心能夠在指導教授的協助下有了美好的結果,讓學生都能依據自身的語言程度選擇最合自己的課。
另一項教學上的挑戰落在教材的選取和應用上。學校選用的教科書為俄亥俄州州訂版本,因為教材的出版修訂日期已有一、二十年之久,部分內容甚至句型語法的使用顯得和現代漢語有些出入,加上教材設計偏重在聽力理解,對於漢字的書面形式和組成方法未有著墨,對於中文這麼一個「視覺性」偏強的語言來說,省略對文字的認讀勢必會造成學習上很大的一塊缺憾。為了讓學生接觸到更貼近現代生活的實用漢語,並平衡教科書在編排上的側重,如何從教材中選出適合、聯結性強的單元、針對內容給予適度增刪,並逐一標注上對應的漢字成了教學工作中的重點,占據了絕大部分的備課時間。這項工作一點都不討喜,既花時間又花精力,然而,學習尚未結束,有一位曾經上過學校中文課的學生在課堂上表示「這學期的中文課有系統多了!」(It is so much well organized.) 一句話,讓課堂外多少付出的心力頓時有了美麗的代價。
選修中文的學生,多數來自商學院,十五人左右的教室規模讓中文課除了外語學習,也成為極佳的經驗分享平台: 一位學生五歲前在台灣待過,對他而言,台灣除了珍珠奶茶,還有一位對他百般疼愛的阿姨永遠伸著雙臂準備迎接他; 一位學生因為家裡領養了一位來自中國的妹妹,他想學習妹妹的語言,告訴她關於中國的故事; 還有一位學生是啦啦隊的代表隊員,在光鮮亮麗的外表下藏不住她想成為一名律師的強烈正義感。澤維爾是所私立的天主教學校,雖然學生大多來自於白領的中上家庭背景,高額的學費還是讓部分學生必須在課堂外打工賺錢以應付生活上的支出,在學業與工作中奔波,在考試卷和收銀機間穿梭來回的他們,讓我有機會看到學生世界的另一種面向。我很享受和學生分享交流的過程,看他們絞盡腦汁、試著用所有學習過的字彙片語陳述自己的生活,就像在美術館裡欣賞一幅幅的攝影作品,從不完整的隻字片語中拼湊解讀一個個不同的生活故事。
FLTA的另一個身份是學生,在授課時間之外,每學期得以選修兩到三門自身感到興趣的課。為了刺激培養自己從不同角度思考、看待問題的能力,沒有任何商業背景的我毅然決然在上下學期分別選修了商業管理和市場行銷的課,對我而言,這絕對是項考驗。有人說: 不同領域的人用不同的腦袋思考,這句話果真不錯,所有的商業課程都以在現實條件中,如何獲得最大的成本效益為終極目標,這樣的思考模式,衝擊著我長久以來的既定認知,而成功的商業經營在諸多細節上的要求和管理,以及對於人性的觀察與研究更讓我深感興趣。這些課程一方面讓我對於生活的各個現象有了重新解讀的機會,另一方面也讓我能以一種「直接」而「實際」的方式更深入的認識美國社會。
除了理論的學習與應用,妥善經營人際關係、提早規劃職業生涯等議題,是課堂上不斷被提及強調的重點,雖然才是大一或大二學生,如何準備自己的履歷資料、在面談時如何強調自己的強項、在社交場合中如何應對進退…等,都在課堂上有著完整的說明與實際操作練習的機 會,學生在第一時間就被要求思考自己的未來並根據目標規劃執行方式。這些學習,給了我極大的震撼,它不僅給了我空間反思自己在人際中扮演的角色是否適切合宜,更強調經營和付出的重要。想一想,一份簡單的覆歷,有多少人是在求職前才參考網路上的範本倉促完成,殊不知這一、兩頁的資料反映出的是一個人對自己生命態度的追求。
一直以來,我們的教育鼓勵我們要「以最有效的方式學習」,要懂得「從他人身上汲取教訓 」、「不要重蹈別人的覆輒」、「不做自己沒把握的事」,卻沒有告訴我們要勇敢的迎接挑戰、嘗試錯誤,因為失敗並不可怕更不可恥,從錯誤中學習到的才是真正的獲得。在地底深處選擇了「比較難走的那條路」告訴我一件事: 不要總是想著以最快的速度抵達終點,額外付出的時間和努力,才讓人有機會一窺地底深處鮮為人知的奧妙和美好。我想,生命中也會出現許多相似的時刻和情境,有時候,鼓起勇氣放棄捷徑,才會驚奇的發現自己無窮的潛力。
吳昀曇 Wu Yuntan 傅爾布萊特交換學人,美國澤維爾大學FLTA (2014-2015),金門縣社區大學講師及金湖國小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