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出走」日記:美國藝術進駐機構的經營法則
「在駐留的期間裡,我為自己規劃了許多參訪行程,進入不同的藝術進駐空間,有時與機構的工作人員對話,有時與進駐者閒聊,更多的時候透過參與他們舉辦的活動,從旁觀察,了解組織經營的細節。
「在駐留的期間裡,我為自己規劃了許多參訪行程,進入不同的藝術進駐空間,有時與機構的工作人員對話,有時與進駐者閒聊,更多的時候透過參與他們舉辦的活動,從旁觀察,了解組織經營的細節。
我的計畫內容,並不是駐點劇院工作,而是以公眾劇院為基地,除了研究公眾劇院製做好作品的祕方,更希望以此輻射進行產業研究觀察,聚焦節目規劃、教育計畫、社區推廣、共融永續等面向。研究方法主要是透過訪問,針對紐約指標性場館及跟研究議題有關之單位進行採訪,
筆者於2019年申請傅爾布萊特「專業人員及創作藝術家傅爾布萊特研習獎助金(文化部專類)」計畫,原定2020年赴美進修,受疫情延宕近兩年,最後在2022年6月成行,前往美國費城進行為期三個月的研究。本文將分享此短期研究案之發現與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向。
既榮幸又幸運能獲得Fulbright獎學金,讓我這個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在工作與進修多年後,有機會於2018年8月到2019年7月到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擔任訪問學者
前言 在今年二月底,我帶著自己的研究題目「分析時基媒體藝術保存維護在紐約市的專業合作網絡」(Collaborative Network Analysis of Time-based Media Conservation Professions in the NYC),啟程前往紐約市曼哈頓。
我申請進駐的單位,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國家藝廊(National Gallery of Art,以下簡稱NGA)。機構成立於1937年,緣起為當時美國銀行家、曾任財政部長的安德魯・梅隆(Andrew W. Mellon)於1920年代末的提議。
在台北國際藝術村與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工作,受藝術村主要業務藝術進駐影響,開啟自己對異地體驗、創作、交流的嚮往,於2018年申請第一次駐村在宜蘭利澤國際偶戲村,駐村期間的創作與交流迄今仍點滴心頭。
2035 vs. 2020 Dubbed “the turnaround king” in arts management, Michael M. Kaiser, the author of Curtains? The Future of the Arts in America (2015),
既榮幸又幸運能獲得Fulbright獎學金,讓我這個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在工作與進修多年後,有機會於2018年8月到2019年7月到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擔任訪問學者
既榮幸又幸運能獲得Fulbright獎學金,讓我這個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在工作與進修多年後,有機會於2018年8月到2019年7月到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擔任訪問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