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之旅:文化、復健、活躍老化與長照
Dr. Winstein在經過主持臨床試驗以及相關研究之後指出,目前發展出許多針對慢性中風的新興治療手法,研究顯示有成效,但沒有比控制組來的顯著有效,這樣的結果引發下一步研究重點的討論,在進行大型研究之前,有必要回過頭再好好的檢視這些治療手法中的主要治療要素,其改善中風患者表現的機制為何?唯有將各治療要素產生成效的機制深入瞭解之後,才能更清楚的結合各種要素,以達到更有效的治療成果。
Dr. Winstein在經過主持臨床試驗以及相關研究之後指出,目前發展出許多針對慢性中風的新興治療手法,研究顯示有成效,但沒有比控制組來的顯著有效,這樣的結果引發下一步研究重點的討論,在進行大型研究之前,有必要回過頭再好好的檢視這些治療手法中的主要治療要素,其改善中風患者表現的機制為何?唯有將各治療要素產生成效的機制深入瞭解之後,才能更清楚的結合各種要素,以達到更有效的治療成果。
獲得富爾布萊特﹙Fulbright﹚學術交流基會的獎學金,給予我一次非常難得赴紐約文化交流及進修的機會。2016/12/28起程赴美,到達紐約後接受了中國戲劇工作坊藝術總監馮光宇老師和夫婿史蒂芬,凱派林的接待,開始為期四個月的交流進修計畫。
在矽谷的大學中,有許多來自他國的學生,從授課過程中,可發現學生中還是有東西方的差異。西方學生比較勇於課堂上發問,東方學生則傾向於課後再找老師討論,不知是語言能力的限制,還是養成教育所造成的?十月中,我將研究多年的主路徑分析概念與應用,對SJSU管理學院老師做演講,和參與老師們進行相當熱烈的討論。
華語教學夢 我在公立學校擔任英語教師,一直以來,都夢想著到海外教華語。當我看到傅爾布萊特學術交流基金會開放「教師赴美進修暨協助華語教學獎助計畫」時便立刻報考,也順利取得資格,成為台灣第一批傅爾布萊特華語助教。 赴美前,我參加了華語教學培訓,當時的我對新生活充滿期待。除了即將實現我在美國大學教華語的夢想,還修習免費課程,結交美國的朋友。
拿到學位從美國回台轉眼已經二十年,這期間雖然時常來美國開會,進行短期研究,但總是來去匆匆,學校的教學行政研究壓力如影隨形,未能停下來聞聞路邊的花香。二十幾年前得到傅爾布萊特基金會的獎助,讓我能專心攻讀博士學位,一直銘感於心,此次再度獲得基金會的青睞,得到資深學者赴美研究獎助,格外覺得意義重大。二十年攸忽疾逝,我已從年輕新秀熬成資深前輩,這兩次赴美標誌著我學術生命與個人生命的不同階段,也交織著我對美國社會與文化的不同觀察,與對自己台灣社會認知的進化。 1993年我在傅爾布萊特基金會的贊助下來美國東岸攻讀博士學位,那不僅是我第一次來美國,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坐飛機離開台灣。初來美國,心情興奮而充滿好奇,儘管我的專業是英美文學,對西方文化已有一定的認知,但實際的日常生活接觸仍面臨許多衝擊,在地理、交通、金融、語言、人際關係、社交應對、上課方式、課堂生態等面向,都需在短期間適應,並迅速進入備戰狀態,那四年專心投入課業,對美國學術圈的認知多於對美國文化的品味觀察,一心只想早日完成學業,回國再執教鞭。
如同十個月前離開的那天,我喝著巷口甘醇的古早味紅茶,迎面而來的不是克里夫蘭仍然微涼的冷風,而是濕黏厚重的空氣緊貼在皮膚上,耳邊傳來閩南語與國語夾雜的日常,於是清楚地知道,我到家了。
在一個溫暖的洛杉磯夜晚,我跟著UCLA的國際學生事務處和其他的國際學生同學們一起坐接駁車到LA道奇隊的棒球場看棒球。我以前不曾看過現場的棒球比賽,但是看過許多有關棒球的電影,尤其去年在台灣看過熱門的KANO電影,雖然不是看台灣的隊伍比賽,仍然還是對於我的第一次棒球觀賽體驗感到非常期待。
“If you want something in this life, reach out and grab it.” – Christopher McCandless 網路上曾經有一位中學教師霸氣的十字箴言辭職信令我印象深刻,她說: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是的,她道出許多人的心聲,但鮮少人有她的瀟灑與勇氣。受到這十個字的啟發,2014年暑假歐洲背包行回國後,我也暗自下定決心告訴自己—因為世界很大,所以我也要追夢去。然而,教書是我的興趣,沒有辭職的想法,因此只能告假尋夢。感謝台灣傅爾布萊特基金會提供我出國學習的機會,2015年8月我正式代表台灣至美國參與傅爾布萊特卓越教學獎助學金計畫,與其他16位國際教師一起進行教育訪查與文化交流學習之旅。
很幸運的得到Fulbright的獎助,可以在拿到博士學位十五年後,再回到當初唸書的地方—波士頓。能再回到波士頓一直是我畢業後在台灣教書時的夢想,夢想中的一部份是和小孩一起再經歷波士頓的春夏秋冬,再看看查爾斯河(Charles River),再走一次自由之路(Freedom Trail),再坐一次波士頓地鐵……。但就像我之前所認知到的,在人生中,時間就是一分一秒過的,快樂的事情會過去,痛苦的事情也會過去……。當我覺得像夢想正要實現一般,接到Fulbright通知獲得獎助,卻也同時開始準備出國的壓力。而此刻的我正處在開始要整裝回台的階段,搬家打包出清也都是壓力。但回想起這一年的經歷,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我想這些記憶將像黑夜中的天燈,漸行漸遠漸亮……。
Fulbright 最主要給我三州的回憶: Enrichment Seminar的Tulsa, Oklahoma、Outreach Lecture Fund的Boston, Massachusetts,以及學習駐足基地的Dallas/Fort Worth, Texas。 一、Enrichment Seminar (四月1~4,2015@Tulsa, Oklahoma) 我選擇的主題是「Old to New West: The Role of Land in Shaping the American Story」,最後公布在我的故鄉高雄的姊妹市Tulsa舉辦。其實隱約猜得到會是個在美國中部有原住民文化的地方。我很榮幸可以以一位不同文化背景的訪問學者,來認識美國境內曾是主流的文化,並同時和其他不同文化背景的訪問學者學習。這個活動非常符合Fulbright設立的「增進互相瞭解」的宗旨。以下五點為我對此活動歸納的心得收穫。